第48章 你撒币的样子好潇洒 (第2/4页)
逸愿意,把这茅厕的粪包出去,有的是农民抢,一年能卖不少钱呢。好多农民每天早起去拾粪,牛粪马粪驴粪一点都不放过,可哪比的上李逸这里这么大一个茅厕呢。
他很佩服自己的眼光,
以前怎么就没有人发现这里的流量和商机呢,要说摆个摊也不要啥成本,但确实没有人干。
只能说眼光和胆量,缺一不可。
不由的又佩服了自己几分,这样的能力,李渊就给区区一个正字,这不屈才嘛,东宫图书管理员,图书都没有,管个屁啊。
跟大家打个招呼,骑上马去了冯家堡。
虽然李世民只给他一个书令史这样的办事员岗位,但哪怕李逸拒绝了,李世民也还是又送突厥良马又送猎弓,之前还送了把金刀子呢。
不太熟练的骑着马来到董秀才私塾,
李逸骑术刚入门,但李世民送的这匹马好,稳如老狗,安稳的送他到达。
见了董秀才,李逸先送上了一百张a4纸,
坐在廊下把这次长安之行讲述了一遍,董秀才对他辞官不受这事并不太惊讶,更没生气。
“不想当就不当,太子正字也就是个虚职闲差。”
董秀才倒是挺欣赏李逸的选择,这么年轻,能够这么干脆的辞官,李逸可不是什么名门士族的大家子弟,没有那么多机会。也许这次拒绝了,就再没机会当官了。
“学生主要是放不下无极小学,刚开学我就摞挑子跑去当官,也太不负责了。我在东宫司经局跟那些吏员们聊了聊,天天无所事事,每天到衙门也就是点个卯然后一本书,一壶茶,一整天,
我还是宁愿回来做些实打实的事。”
董秀才大赞,给他敬了杯茶。
去了趟长安,
李逸还是那个李逸,
但在乡里,却身份大涨,
大家见面不再称他李逸、无逸,或是李村长,而是喊他李正字。
哪怕他都没正经上任,可大家仍然以正字这个官职称呼他。虽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李逸为何会辞掉这官,可大家都在传说李逸辞官,皇帝不仅不恼,还特意赐人参鹿葺阿胶等御药,又赏赐了他钱绢和宫女。
没几天,越传越离谱,已经有人传皇帝赏赐了李逸黄金百两,美人两个。甚至有人说那两个宫人,一个是杨广的嫔妃,一个是杨广的公主。
还有人传李逸之所以辞官,是因为太子和秦王都非常欣赏李逸,李逸夹在中间太为难,所以只好称疾请辞。
不管怎么说,
这漫天谣言里,李逸在乡里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毕竟能够让名达天听的村长也就这么一个。
他辞官回家,仍是庶民身份,但在乡里却已经隐隐的跟那些土豪大户们平起平坐,甚至名头还在他们之上了。
这名气大了带来的最实际的好处也有,还不少。先是主动来买腐竹、豆泡这些的豪强地主大户商人们多了,再就是无极小学又得到了不少的捐赠。
就连万年县令,都特下了一道贴给乡里,嘉奖了李逸办学这事,还让乡里给李逸特批了两块地。
一块是学堂用地,就在罗家桥北不远,批了六亩地。另一块地是田地,塬上三十亩麦地,滈河畔三十亩稻田。
六十亩良田,
虽然这是挂在学校名下,
但这无极小学是李逸在管,这田实际也是由他掌握的。
李逸估计那位万年县令对他这么好,更可能是因孙伏伽的关系,孙伏伽原先是万年县令的手下法曹,结果现在一飞冲天成了治书侍御史,那可是御史台的老二,跟万年县令虽同是五品,可要说实权,还真不好说。
哪个当官的,也不敢惹御史啊。
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