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崇祯:这个黑锅太大,朕背不下! (第1/6页)

加入书签

第130章 崇祯:这个黑锅太大,朕背不下!

看着崇祯一脸慎重的盯着自己,朱慈烺随即咧嘴一笑。

“儿臣要改商税,就从漕运开始!”

商税?漕运?

这两个词听的崇祯一阵愣神,毕竟在他看来,这两个词之前的关系好像不大。

也不怪崇祯这么想了,因为漕运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不过也就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只占大明总税收的百分之一左右。

所以在崇祯看来,漕运只要能保证畅通、每年固定把南方的税粮运到京城来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漕运所带来的额外税收,他其实并不是很在乎。

但既然朱慈烺这么说了,那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乎,崇祯继续问道:

“仔细说说!”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提高商税!”

朱慈烺继续道。

崇祯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只是随口问道:

“你想要加多少?”

朱慈烺这次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两根手指!

崇祯有些无语。

“三十税二?就加这么一点税用得着搞这么神秘吗?”

朱慈烺咧嘴一笑。

“父皇误会了,儿臣的意思是十税二!”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崇祯顿时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商税在明太祖时期便已确定,即所谓的三十税一。

虽然最终收取的税收或许不止三十税一,但也绝不可能夸张到十税二的程度。

倘若真按此实行,那么当下面的官吏收税的时候,岂不是会演变成十税五?

也就是货物的一半都要上交给朝廷?

如此一来,那些商人们哪里还有活路?

明朝虽然重农抑商,但也没想过把商人往死里逼啊!

可真要是按照朱慈烺的方法收税,那天下必将大乱。

回过神来之后,崇祯赶忙摆了摆手道:

“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你要是加个一两成,朕也就认了,可十税二是万万不行的。”

朱慈烺看到崇祯这般模样,心中只觉得好笑,但紧接着,他还是解释道:

“父皇,儿臣明白你的担忧,你无非是觉得十税二对于商人而言实在太重,肯定会引起商人们的强烈反抗。”

“而这也正是儿臣接下来要说的事情。”

“虽然当年太祖定下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您我都清楚,下面的官吏实际收取的应该是十税一甚至更多。”

“到了如今,税收变得更加复杂,儿臣此前做过一番调查,发现如今大明真实的税收早已超过十税二。”

“您肯定要问了,为何税收如此之高,却不见有人上报或者有商人反抗?”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大明的税收主要针对小商小贩,而那些真正需要缴税的大商人却并不交税。”

“他们与当地官府勾结,进而逃税或者少交税。”

“十税二针对的便是这些商人!”

“当然,儿臣也知道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货物都收取十税二。”

“对于一些货物价值不足一两银子的可免税、十两银子以下的只征收十税一,总而言之,具体的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崇祯虽然觉得朱慈烺说的有点道理,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不同意。

但朱慈烺却不管崇祯,仍是继续解释道:

“而且,儿臣所说的十税二是商人们最终要交的总额,不再包含其他任何税收。”

“也就是说,商人从运输、到售卖完一批货物,全部加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