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0章 劣币驱逐良币的考题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一时之间。</br>议事大殿之中,落针可闻。</br>不知何时,原本已经失去了耐心的朱允熥竟是坐直了身体,沉默着扫视殿中的六部堂首。</br>「治理一个国家,经济学……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却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甚至要比真刀真枪都更加重要,现在这个年代,还是缺乏了这种意识。」</br>「就算是这殿中一个个饱学之士,也没一个中用。」</br>朱允熥眼神里的失望,不是他在摆什么花架子,也不是他为了打压恐吓这些人的惺惺作态。</br>而是实打实的。</br>铸造新币,看起来的确是一种新气象、也是一种彰显他这个天子的威势的手段,可这只是最浅显的意义。</br>他又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几个呼吸的时间。</br>最终,深吸了一口气,嘴里吐出了几个字:“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他不发行新币的原因。</br>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br>指的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br>用通俗一点的解释来说。</br>譬如,朱允熥如果真的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设计铸造一种纯度更高、质量更好的货币发行出去,那么,大明皇朝的市面上将会存在「洪武通宝」和「开乾通宝」两种货币。</br>由于「洪武通宝」是刚开国时候铸造的,质量差,成色不一,便是所谓的「劣币」。</br>而「开乾通宝」,则是「良币」。</br>以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来说,我当然是要把好东西留在手上,把不好的东西赶紧花出去。</br>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开乾通宝」将会从一种货币,成为奇货可居、躺在人们口袋里的死物,无论这新币是用铜铸造还是用银铸造,朝廷这边发出去多少,就会有多少新币被人收藏、躺在仓库里吃灰。</br>「良币」就这样被「劣币」驱逐出市场了。</br>大明皇朝本就缺少银矿、铜矿。</br>这样一来。</br>原本紧缺的缺口,便更加雪上加霜。</br>这种事情,除非是从小日子或者其他地方,搞到了足够支撑大明市场的优质矿产。</br>才好去考虑。</br>在朱允熥的计划里,想要让大明皇朝日后维持住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就一定要从他这里把基础打好,后世的经济体系才不会那么容易就崩塌。</br>为了自己的威势、不知所谓的「威名」,而去做这种对朝廷、对整个大明皇朝的经济环境得不偿失的事情……朱允熥是决计没有什么兴趣的。</br>劣币驱逐良币。</br>朱允熥的声音依旧平静且温润。</br>可是在这群在他的沉默里忐忑了许久的六部堂首耳中,却仿佛带着一种莫名的压力一般,令众人头皮一麻,心头一跳。</br>而下一刻。</br>六部堂首之中则响起稀稀拉拉地呢喃声音:</br>“劣币……良币……”</br>“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何意?”</br>“嘶……”</br>六个人面上都露出无比迷惘的神色,紧蹙着眉头费力想要去理解这六个字的意思,却都是一头雾水。</br>几个朝中实权最大、均是自诩为饱学之士的堂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连连摇头。</br>这六个字,单独拆开来,他们都会写。</br>连在一起。</br>却是从没见过,也令人不解其中之意了……</br>傅友文这个出头鸟索性都已经当了,当得糊里糊涂还不如当明白些,犹豫了片刻,抬头看向朱允熥问道:“微臣愚钝,还请陛下解惑。”</br>“请陛下解惑。”其他人也纷纷附和。</br>朱允熥动了动嘴唇,原本是想要直接挑明的,却是挑了挑眉,眸子微微一转,道:“如今正是新的一年,既然你们说了要有个新气象,那此事,朕便当是个考题,也当做是咱们开乾元年的一个彩头,留给你们去想想,若能想明白,朕有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