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8章 美良川 (第1/3页)

加入书签

第338章 美良川

长安。

太子建成监国,李纲留守京师辅佐。

永安王李孝基夏县全军覆没消息传回,长安的粮价直接暴涨到了十匹绢一斗,许多贵族更是直接往武功,甚至是岐州跑。

等到李逸浩州接连大捷,朝廷张榜告之,总算才安抚了一点民心。

东宫。

太子建成看着皇帝加封诸王的诏令,不由的撇嘴,他那三个弟弟,大的也不过两岁多,小的才一岁多点,就封王,有那个必要么。

当然,他自己两儿子,其实也才两岁。

“李逸封王,就有些过了。”建成对王珪道,“不过斩首几千人,夺了一座县城,就封王了?”

“殿下此言差矣,”太子詹事李纲出声,“刘武周入侵以来,兵锋甚锐,从太原到浍州,我唐军屡战屡败,失地千里,宋金刚都快打进关中了,圣人都亲自坐镇长春宫,秦王亲自驻军柏壁,

国家危急,

此时李逸不但能稳住局势,还一直能赢,这是多么难得。

况且李逸属籍宗正,也是皇族,其如今立下的功绩,并不比当初李孝常献永丰仓迎驾小,封王也无可厚非。”

“况且朱粲这等人此前都能封楚王,李逸宗室封汾阳王有何不可。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俩,为陛下堂弟,一人七个儿子,于朝廷无寸功,不也全都封郡王了吗?”

建成对这老头越来越不满意,不管他做什么,似乎总不能让这老头满意,这也劝谏,那也反对。

建成道:“要我说,河东局势如此,其实秦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之前一次次请兵,口口声声说给他三万精兵,他就能殄平武周,扫清汾晋。结果十一月出兵踏过黄河,

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他做了什么?

率麾下精兵三万,却屯兵柏壁,什么也没有做。

正因他的毫无作为,这才导致永安王被尉迟恭袭击。”

李纲挑起白眉,“太子此言又错矣,老臣虽不擅兵,却也能看的出秦王屯兵柏壁,并没有错。

永安王夏县兵败,难道过错不是在永安王、独孤怀恩等统兵之人?怎么能怪到秦王头上?

秦王和永安王是各受皇帝旨意统兵,互不统属。

永安王错在轻敌大意,屯兵夏县城外,自己不扎好营寨,加强防御,被尉迟恭率军打的全军覆没,自己都成了俘虏,丧师辱国。”

建成望向太子左庶子郑善果,

这位荥阳郡公五十出头,是太子妃娘家人。

他爹是郑诚,他叔父是曾矫诏拥立杨坚的郑译,郑善果如今山东五姓荥阳郑氏的当家人,九岁袭爵,十四岁就拜刺史,在隋朝官绩不错,曾考绩位列第一。

官至大业朝大理卿,后来跟着宇文化及北上,授民部尚书,被窦建德俘虏,结果农民出身的窦建德对裴矩等人很好,却对高高在上五姓子出身的郑善果很不满,

骂的郑善果羞愧自杀,

被救回来后,不被重用的他干脆就逃奔李神通,被送来长安。李渊倒是最喜欢这些名门贵族,一来就封荥阳郡公,还拜他为太子左庶子,还检校大理寺卿。

郑善果一进东宫,深得李建成信任。

反倒是太子詹事李纲,越来越被建成嫌弃。

“荥阳公,你说孤自请代秦王统兵如何?”

郑善果想了想,“临阵换帅,军事大忌。不过临近年关,臣以为殿下可以请求出镇长春宫,请陛下御驾还京。”

李纲不客气的道:“殿下就在京师好好监国留守,为何又要去掺乎前线战事?

殿下难道统兵比秦王更强?老臣看未必,夏天原州之事可不远,殿下当吸取教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