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 生动形象的采访,号外! (第1/2页)

加入书签

“想到一处去了?”卓敬面上露出一个惊讶地表情,目光发亮地看着朱允熥,问道:“莫非……陛下心里对此已经有了成算?”</br>“微臣!洗耳恭听?”卓敬面带兴奋之色,道。</br>对于朱允熥说的话,他当然深信不疑。</br>面前这位少帝看起来像是个昏君、纨绔,可实际上和这些词儿压根就沾不上一点边的!</br>说了许久的话。</br>朱允熥百无聊赖地从旁边的盘子里顺手抄起一把瓜子,「嘎吱嘎吱」嗑了起来。</br>一边道:“报纸虽是一旬一刊,不过朕为了此事,已经提前和二长公主打好了招呼,让他格外准备了一个「号外」刊。”</br>“「号外」刊?”卓敬对这个词汇显然有些陌生。</br>朱允熥嚼着嘴里的瓜子仁儿,解释道:“所谓的「号外?」是指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需要迅速报道的重要新闻时,临时印发的新闻纸。”</br>“由于这些报纸不在日常出版的报纸编号之内,因此,朕将其称之为「号外」。”</br>后世那些民国影视剧里面,经常会出现卖报小童拿着报纸满大街喊「号外」的场景,这导致现代大部分人都下意识以为那是卖报纸的吆喝口号。</br>正如道衍和尚骤然意识到的那般。</br>这报纸。</br>是一张笼罩在整个大明皇朝之上的、无形的大网。</br>而能够控制这张大网的人。</br>是他朱允熥!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br>“陛下果然早有安排!?”卓敬惊喜地叹道,随后面上略略现出一抹惭愧,有些不好意思地挠着头,道:“陛下高瞻远瞩、聪慧睿智,倒是微臣多此一举、多了个嘴了。微臣想到的,陛下一早便想到了,甚至早就做好了安排……”</br>朱允熥吐出嘴里的瓜子皮。</br>笑着道:“卓爱卿也是为大明计,有好想法、说出来,就是好的,旁的不重要!朕能想到一次两次,可也未必次次都能周全周到,查漏补缺便是最好。”</br>这倒也不是他不自信。</br>毕竟俗语有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脑袋能想到的事情是有限的,集思广益才是最有效率的。</br>刨开那些用屁股想事情,只知道没事谏谏谏的……卓敬这种真正想事情的人的话,他还是很乐意听听的。</br>“陛下圣明!”</br>卓敬肃然拱手一礼,心中的尴尬都去了几分,看向朱允熥的目光也愈发热烈了几分。</br>朱允熥则是接着道:“待会儿你出了乾清宫,朕让三宝直接带你去传媒司,此次「号外」上的其他内容,二长公主那边都已经安排妥当,缺的就是你去矿场巡账这一篇的具体内容。”</br>朱允熥虽然早就想好了这件事情。</br>但所谓的「本福特定律」毕竟也不是百发百中。</br>在卓敬回来之前。</br>其实朱允熥自己也不是特别确定江西那边的矿场就一定有问题,所以这一篇还只能等卓敬回来再说。</br>“不过这一篇,朕准备让他们换个形式。”</br>“以采访文本的形式刊登在此次「号外」期刊的头条位置,你务必和传媒司一起,将此次采访的内容,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朱允熥直接把一早的安排说给了他,吩咐道。</br>有时候,相比于一大篇文章。</br>这种一问一答式的采访内容,往往会显得更加有趣,也令人更有阅读的**,若是内容润色得好,就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好像真的在和卓敬这个办了好几个剥皮实草大案的钦差大臣对话一样。</br>放在这次的新闻之中,显然最是合适了。</br>“采……采访的形式?”卓敬又一脸懵了,心中只道:这位少帝……怎么总是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新奇词汇冒出来?</br>不过他神色之间却是带着些跃跃欲试的。</br>不为别的。</br>而是他知道,这位少帝每每蹦出来一些新奇的词汇、想法的时候,往往都十分有趣、也十分有效!</br>看到卓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